特色产业官网
政策解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动态资讯 > 政策解读
【政策大起底】观赏石价值如何判定?国家标准GB/T31390-201的鉴评逻辑与实践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数:0    分享到:

 01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赏石的定义与分类、鉴赏与评价方法、鉴评要素及等级划分等要求,适用于观赏石的鉴赏、评价及价格评估活动。其核心目标是为观赏石的鉴评提供科学、统一的依据,确保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02术语与定义

观赏石:自然形成且可采集,具有观赏、收藏、经济与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包括奇峰异石、工艺石等。纹理石:由成分或结构差异形成条带、纹理的观赏石。
画面石:由颜色、物质差异构成图案或画面的观赏石。
文字石:由条纹、斑块形成字符或文字的观赏石。
切磨石:经切割、打磨等人工处理以增强图案效果的观赏石(如云南大理石)。
组合石:由两方及以上天然石体组合而成的观赏石。
石肤:石体表生地质作用形成的表面皮壳或膜。
自然要素:观赏石的形态、质地、色泽、纹理等自然属性。
人文要素:韵意、命题、配座、传承等人类赋予的文化属性。

03观赏石分类

依据鉴赏传统、艺术特点、物质组成及成因类型,划分为五类:

岩石类: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形成,进一步分为:

①造型石:以三维形态为核心,如奇特造型或寓意形态。

②图纹石:以图案、纹理或文字为特征,含画面石、纹理石、文字石。

③色质石:以色彩、光泽、质地为主,形态和纹理次之。

矿物晶体类:矿物单晶、双晶或晶簇形成的观赏石。

生物化石类:生物实体、铸模或印痕形成的化石观赏石。

陨石类:陨落至地球的外太空固态物体(如石陨石、铁陨石)。

其他:具有特殊自然或人文价值的石体。

04鉴评要素与权重分配

自然要素

①形态(占比因类别而异):完整性、奇特度、逼真度。

②质地:致密性、颗粒度、石肤状态。

③色泽:单色的色度与饱和度,杂色的协调性。

④纹理:图案清晰度、成因类型(原生或次生)。

人文要素

①韵意:鉴赏者对石体内涵的认知与感悟。

②命题:题名需贴切、简洁且富有文化内涵。

③配座:与石体协调性及工艺水平。

④传承:历史沿革的文献记录与可信度。

权重比例

①岩石类:自然要素60%,人文要素40%。

②造型石:形态(30%)、质地(10%)、色泽(10%)、纹理(10%)、韵意(15%)、命题(10%)、配座(15%)。

③图纹石:纹理(25%)、韵意(20%)、形态(15%)、命题(10%)。

④色质石:色泽(20%)、质地(20%)、韵意(20%)。

⑤非岩石类(矿物、化石、陨石):自然要素80%,人文要素20%。

⑥矿物晶体类:形态、质地、色泽、组合各占20%。

⑦生物化石类:品种稀缺性占30%,形态、品相各占20%。

⑧陨石类:品种与特征各占30%。

⑨传承项:民国前古石按历史价值定权重,现代石仅作附加项。

05鉴评方法

相对排序法

①预选:按获奖名额1.5-2倍确定候选石。

②排序:计算鉴评人员排序号总和,数值最小者优先。

适用于小型展会。

权重评估法

①逐项评分:按鉴评指标对要素独立评分。

②总分计算:取鉴评人员平均分,划分等级(特级91-100分,三级61-70分)。

适用于等级认证,但参评数量大时效率较低。

06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

人员资质

需经专业培训并具备“观赏石鉴评师”资质,遵循科学、公正原则。

环境要求

采光良好,部分石种需特定色温照明辅助观察。

07等级划分与鉴评证书

等级标准

特级(91-100分)

一级(81-90分)

二级(71-80分)

三级(61-70分)

证书内容

唯一编号(行政区划代码+年份+序号)、鉴评等级、名称、类别、尺寸、产地、鉴评时间/地点/单位、防伪二维码、石体照片。

08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260:行政区划代码,用于证书编号。

DZ/T 0130.9:地质矿产实验岩石矿物样品鉴定方法,支撑岩石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