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发展的重要载体。阿拉善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阿拉善戈壁石就被人们认识,元史《百宫志》中记载,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在工部下设玛瑙局,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清《康熙几暇格物》均对阿拉善玛瑙有详细记载。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阿拉善王府曾向朝庭进贡东坡肉石,堪称人间珍品。二十世纪7、80年代开始,阿拉善戈壁石收藏热兴盛,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观赏石鉴赏标准也从传统的“瘦、皱、漏、透”演化为“形、质、色、纹、韵”新的赏石理念。
2008年7月,阿拉善摘得首个“中国观赏石之城”桂冠。2025年3月,“戈壁石赏石艺术”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奇石的瑰丽与珍稀,阿拉善左旗的戈壁滩玛瑙石无疑独占鳌头,阿拉善奇石指的就是声名显赫的阿拉善玛瑙石,其中,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珍藏的天然玛瑙石——“小鸡出壳”,被专家估价高达1.3亿元,其形貌生动,引人入胜。此外,“东坡肉形石”与“岁月老人石”也均在这片广袤的戈壁滩中亮相,共同铸就了“中国四大奇石”中阿拉善三席的传奇。

石商自发形成的周末奇石跳蚤市场,本地及银川、乌海、呼和浩特等地石商在公路两侧人行道上席地摆放奇石,天气晴好时有石商数百,游人如织。

银巴公路入口三处相连的较大院落,有店铺120个,大棚摊位264个。

位于巴彦浩特镇西北角,占地30000亩,一期工程建成于2015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赏石文化产业园,也是我盟唯一的赏石博物馆,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固定举办地,每年石展时设户外摊位1200多个,负一层交易市场常年开放,可入住石商500余户。

位于阿左旗文体广场南侧,占地5500亩,是我盟石商最为集中的市场,盟内知名赏石家、石商多居于此,阿拉善精品奇石交易大都在这里成交,入住石商近200户。

即218公路巴彦浩特镇入口的乌力吉路,街道两旁建筑均为2-3层楼房,大多经营奇石,是阿左旗最早打造的奇石市场,入住石商40余户。

在奇石一条街西侧,大棚结构市场,设施较为简陋,入住石商60余户,以外地石商为主,销售阿拉善戈壁石及东南亚、非洲地区观赏石和玛瑙彩玉,夹杂一些染色、烤色等所谓“优化”玛瑙,直播销售旺盛,对阿拉善戈壁石声誉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