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官网
一带一路上的仙草传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特色产业文化溯源 > 一带一路上的仙草传奇
中华仙草的产业宝藏

历史渊源

  在阿拉善盟的民间传说中,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中的珍宝”。传说在“十三翼之战”中,铁木真(成吉思汗)失利被围困于长满梭梭林的沙山,饥渴难耐。天神派出神马,神马将精血射向梭梭树根,并用蹄子刨出像生殖器一样的肉苁蓉根块。成吉思汗与部将们吃后神力涌现,冲下沙山击溃了札木合部落。这暗示了肉苁蓉有神奇功效,也侧面与长生等神奇效果产生了关联。

成吉思汗.png

  肉苁蓉药用历史源远流长。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肉苁蓉被列为上品。书中记载:“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李时珍释其名曰“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在历代抗衰老、延年类药古方中,肉苁蓉出现频率仅次于人参,居第二位。

dcdb9f5fbfc4a1b8bacf75a36fcaa171.jpg

  《药性论》:“肉苁蓉,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日御过倍,大补益。主赤白下,补精败、面黑、劳伤。”

    《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本草经疏》《药性论》《本草汇言》《道藏》《日华子本草》等多本古代医药典籍都对肉苁蓉的价值进行了记载说明。 

华子草.jpeg

药用价值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壮阳、填精益髓益精血润肠通便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氧化增强体力抗辐射镇静促进伤口愈合保护缺血心肌提高消化功能保护神经保肝通便肿瘤辅助治疗提高记忆力等药用功能,为滋补上品,传统上广泛用于治疗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小便淋漓、虚寒泄泻、肠燥血枯便秘等疾病,被誉为“沙漠人参”而驰名中外。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在首届肉苁蓉学术研讨会上称,肉苁蓉是“大漠绝品、中华奇药”。   

  在阿拉善盟,肉苁蓉的民间传说和药用历史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医学的重新认识,肉苁蓉的价值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在阿拉善盟,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代表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肉苁蓉.jpg阿拉善盟也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肉苁蓉之乡”称号.jpg

【产业效益】

         “阿拉善肉苁蓉”于2012年分别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阿拉善于2013年获得“中国肉苁蓉之乡”的称号。

          科学、系统、有序地种植梭梭和接种肉苁蓉,一方面改善了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阿拉善广大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更能促进阿拉善地区摆脱资源依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阿拉善地区落实总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筑“祖国北疆绿色万里长城”的重要手段。因此,阿拉善盟高度重视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的发展,多年来在扶持推动沙产业发展和阿拉善沙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重要成效。

  目前,阿拉善地区已基本形成从种植、接种、生产、研发、销售、品牌建设等为一体的沙产业全产业链条。据统计,阿拉善直接和间接从事沙草产业的农牧民达1万多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至5万元,部分牧户收入达到10万元至30万元,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作用日益凸显,为阿拉善盟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肉苁蓉种植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富民效益的共赢。图为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沙林呼都格农民谢军仁夫妻领到肉苁蓉种植奖励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