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双峰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 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积极推 动服务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大食 物观,聚焦“扩大数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发力,依托阿 拉善独特畜种资源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阿拉 善双峰 驼产业(以下简称“骆驼产业”),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 最大的骆驼产业样板区,高质量构建现代骆驼产业发展体系,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畜牧业 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特编制本规划。快来一起看看吧!
产业发展基础:奠定骆驼产业根基
资源优势:阿拉善盟拥有 2.7 亿亩天然荒漠化草原,900 余种野生植物,其中 669 种适宜双峰驼采食,为骆驼生长提供优良条件。同时,当地工矿业少,生态无污染,具备天然疫病隔离地缘优势。
区位优势:毗邻蒙古国、甘肃、宁夏等地,蒙古国可提供种源和活畜支撑,周边地区是重要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为骆驼产业发展提供广阔腹地和饲草料支撑。
文化底蕴:养驼历史悠久,骆驼文化深厚,蒙古族养驼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骆驼承载红色文化基因,参与多项国家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情感基础。
种质资源:阿拉善双峰驼种群规模大,约占全国骆驼总数的 1/3,具有体型高大、绒毛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列为地方良种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拥有多个保护区和保种场。
经营主体:骆驼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包括 16 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32 家养驼户、125 家养驼专业合作社等,围绕驼奶、驼肉等开发 40 多个系列产品,形成丰富产业形态。
科技研发:现有 3 个骆驼科研机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与多所院校合作,建立多个科研平台,部分科研成果填补国际空白。
总体发展规划:明确骆驼产业方向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抓手,构建全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原则:坚持全面现代化、全程链条化、全链绿色化、全员组织化、全业品牌化,促进产业融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
发展定位:建成世界骆驼仿野生养殖示范区、全国特色骆驼文化展示体验先锋区、全国骆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世界骆驼产业发展合作先导区、全国先进骆驼科学研究高地。
发展目标:到 2030 年,产业体系健全,骆驼存栏量、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产品类型多样,农牧民收入增加,全产业链产值达 100 亿元。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骆驼产业格局
一核
打造阿拉善现代骆驼产业园,以 “一院一馆四中心一平台” 为支撑,承接骆驼全产业链核心产业,计划投入 40 亿元,带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国际影响力的骆驼产业高地。
二域
全域骆驼文化旅游产业:利用骆驼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主题精品游览路线,开发新业态,建设旅游节点,举办文化活动,推广骆驼文化艺术表演。
全域骆驼集散流通产业:依托策克、乌力吉口岸优势,推动骆驼产业跨境交易,建设活畜隔离区和冷链物流,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世界骆驼产业。
三组团
驼乳产业组团:以阿右旗为主体,培育多元化加工企业,加强奶源建设和产品研发,打造全国驼乳与人体健康方面的智慧链。
驼绒产业组团:以阿左旗为重点,提升驼绒加工企业水平,打造全区乃至全国的驼绒加工区,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
驼肉产业组团:以额济纳旗为示范,建设仿野生养殖基地和舍饲养殖场,引进屠宰加工企业,培育预制菜加工企业,提升驼肉利润空间。
产业体系构建:推动骆驼产业升级
养殖产业优化
种业提升:实施优质阿拉善双峰驼种业提升行动,建立良种保护繁育体系,推进实验室建设,开展遗传基因选育,推广繁育技术,建立基因库,提升种业市场占有率。
饲草料升级:实施骆驼饲草料转型升级行动,建设种植基地,发展储备与加工基地,开展科研攻关,提高饲草供应能力和利用价值。
养殖场建设:实施骆驼产业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与提升改造行动,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奶源基地,推动养殖场升级改造,建设仿野生养殖示范基地。
数字化赋能:实施骆驼养殖数字化赋能行动,建立大数据平台,探索 “互联网 +” 模式,建设智慧驼场,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产品追溯。
育肥出栏提升:实施肉驼育肥出栏能力提升行动,建立指导机制,开展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建立订单式发展模式,增强销售渠道稳定性。
加工产业提升
驼乳产业提质:推动驼乳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巩固产业地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研发多样化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驼绒产业振兴:实施驼绒产业开发振兴行动,挖掘优势,培育本土企业,引进优质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巩固市场地位。
驼肉产品升级:实施驼肉产品开发升级行动,挖掘驼肉特性和功效,培育本土企业,引进加工企业,丰富产品种类,壮大驼肉产业。
副产品开发:实施骆驼副产品开发利用行动,研发驼系列化妆品和生物制品,扶持相关企业,推进产品产业化和临床应用。
科研创新:实施骆驼产品加工科研创新行动,组建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科技合作与攻关,争取科技项目,建立协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产业创新
文化旅游创建:开展骆驼文化主题旅游创建行动,策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载体,举办文化活动,开发旅游商品,提高骆驼旅游知名度。
品牌赋能:实施 “爱在驼乡” 品牌赋能行动,明确品牌定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品牌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
物流体系健全:健全骆驼产业仓储物流体系行动,提高运输效率,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完善物流管理制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标准化体系赋能:实施标准化体系赋能行动,发挥委员会作用,制定相关标准,建立质量安全监测和保证体系,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
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骆驼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行动,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疫体系,开展疫病控制和净化行动,推进跨境无疫病交易。
建设管理与运行:保障骆驼产业发展
运行机制构建
模式推广:推广 “公司 + 基地 + 养殖牧户 + 100% 保障”“放牧 + 补饲” 科学仿野生养殖、“饲草料企业 + 种养殖户 + 驼奶收购企业” 利益联结、“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养殖基地 + 农牧户” 利益联结等模式。
产业融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要求,将骆驼产业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带动合作社和农牧户发展,完善营销支撑,探索 “阿拉善模式” 并推广。
可持续发展管理
农牧民培训:开展现代职业农牧民培训,依托高素质农牧民培训项目,围绕骆驼养殖等内容,采用 “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 模式,每年培训养驼牧民 100 人次。
技术体系推广:做好基层技术体系推广,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作用,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社会化服务:抓好社会化服务,强化政府引领,发挥基层防疫员作用,整合资源,扶持创建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
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支持第三方企业,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项目资金争取:积极争取骆驼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谋划储备项目,提高项目质量,向骆驼产业倾斜资金,配套金融扶持政策。
保障措施:助力骆驼产业腾飞
组织领导加强:成立盟、旗、苏木镇三级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建立责任清单,确保目标任务落实。
投入机制建立: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设立骆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骆驼养殖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落实保险政策,建立长效扶持机制。
人才培育注重:注重人才培育,做好宣传发动,落实人才培育政策,与高校合作,推动职业农牧民人才储备。
科技支撑强化: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学基地,引进专业人才,推进 “互联网 + 农牧业”,实施全域智慧农牧业工程。
项目管理加强:加强项目管理,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严格审批程序,建立项目库,优先支持综合效益好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