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官网
政策解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动态资讯 > 政策解读
【政策大起底】《锁阳栽培技术规程》科学指南:荒漠中的“绿色种植术”
发布时间:2025-04-09     浏览数:0    分享到: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锁阳栽培技术规程》

DB15/T 3808—2025以科学方法破解荒漠种植难题,

从选址到采收环环相扣,

为锁阳高效生产与生态保护提供精准指南,

快来一起看看吧!


选址选种

        地点选择:白刺覆盖度>15%:锁阳是白刺的寄生植物,白刺根系为其提供营养,覆盖度达标相当于“宿主资源充沛区”。

种子选择:引用《DB15/T 3807》:种子需贮藏半年以上、净度≥85%,种子界的优等生选拔。

    种子处理:室外避风晾晒7-15天,通过紫外线激活种子活力,唤醒休眠的沙漠精灵。


人工接种


接种时间:

      春秋两季(4-6月、10-12月):避开夏季高温与冬季严寒。

接种方法:

①穴状法:

 挖穴规格:白刺基部40-60 cm处挖长40-80 cm、深20-40 cm的坑,形似“锁阳的定制产房”。

操作要点:每穴播种150-200粒种子,覆沙后灌水至渗透,模拟自然沙地水分条件。

②开沟法:

     适用场景:平缓白刺种植区或沙包基部,沿等高线开沟,确保沟内有白刺断根(锁阳寄生关键)。

     播种密度:200-300粒/米,配合有机肥(1 kg/m²)与覆沙,打造“锁阳生长的营养流水线”。

科学支撑:

有机肥使用:提供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加速锁阳初期寄生与营养吸收。

覆沙厚度(3-5 cm):平衡保温与透气性,避免种子脱水或霉变。




管护措施

物理防护:

拉设网围栏:防止牲畜啃食或人为破坏。

定期巡查:监测接种区环境变化,及时排除风险。

    水分管理:次年灌水一次:补充沙地水分,维持白刺与锁阳共生体系的稳定性。




采集保存

采收时间:

    接种3年后:锁阳完成寄生生长周期,春(4-5月)、秋(10-11月)为最佳采挖期,避免夏季高温腐烂。

采收方法:

       外科级操作:距接种处20 cm外下挖,避免损伤白刺根系;轻取长度>30 cm的锁阳植株,确保寄生盘完整,实现“可持续采挖”。

    回填沙土:采后填埋坑穴,维持沙地结构,保障连年生产。

保存技术:

   自然干燥:新鲜锁阳置于通风处晾干,定期翻面防止霉变,堪称“锁阳的日光SPA”。

    干燥储存:成品堆放在干燥环境中,避免返潮变质,延长药用价值。